灸法的作用:艾是比较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明显的药物效应。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的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使用艾灸的方法,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说明艾具有普遍的医治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尤存,其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医治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使用艾灸的方法,使用艾灸的方法、醒脑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医治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艾灸关元穴位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稳定增加。使用艾灸的方法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较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艾灸的方式或隔姜艾灸的方法。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过敏性鼻炎可以艾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常用几个保健穴位: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很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表示。人体艾灸穴位图是什么艾灸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
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觉情况,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艾灸不仅使施艾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艾灸和文柱隔姜艾灸左侧足三里穴位时,发现因施艾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医治呼吸不畅、肺结重要脑血管病和瘰疬等慢性疾病。风门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位,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足三里穴位,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补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位。”《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艾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艾灸大成》载:中风预防艾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艾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艾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艾灸足三里穴位,寿至二百余岁。”艾灸常用穴位:足三里、关元穴位、气海穴位、神阙穴位、肾俞穴位、膏育俞穴位、风门穴位、三阴交、脐疗等。使用艾灸的方法
艾灸临床运用普遍,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呼吸不畅、胃肠病。使用艾灸的方法
艾灸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主治疾病:头疼、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艾灸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比较高处)。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使用艾灸的方法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