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诞生数十年后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国内外学术界称其为“第三次工业**”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中国有关部门、科研机构也在近期多次举办研讨会,探讨推进3D打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路径。尽管有舆论和政策力量助推,但我国3D打印的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前景尚不明朗。在当前阶段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家庭等领域进行示范和应用推广。借助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3D打印云平台这个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互联网的+3D制造的模式也使现在3D打印技术鸡肋的部分得以缓解。
来自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消息称,俄罗斯科研机构早在2015年11月就开始研发3D打印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使用了3D打印技术,MGTD-20发动机主要零件的生产时间缩短了20倍,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在该项目的框架内,还使用了逐层激光熔合耐热金属和铝合金粉末复合材料技术工艺生产MGTD部件。另外,俄罗斯科研人员还研制出了推力分别为10千克、125千克和150千克的发动机,并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对这些发动机进行量产。引入这个例子就在于说明3D打印已经慢慢融入现有的工业领域,并且由于他的加入整个复杂结构件的生产周期很大程度地进行了缩减。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