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
腕带技术首先由美国PDC公司发明,随后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上世纪90年代,由朱晓东院士引入中国[1]。患者腕带技术**初应用于昏迷、手术、无自主能力、神志不清的重症患者及母婴,浙江医疗腕带品质、儿童、老年人、智障患者等,后来逐渐发展到应用于所有患者。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患者腕带上的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浙江医疗腕带品质、诊断等简单信息,腕带一端有多个小孔,另一端有一个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一旦扣上纽扣后即无法拆卸;颜色以蓝色和红色为主;材质为的医用PVC,一次性使用,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防水、防过敏、防乙醇擦拭褪色,书写方便清晰;规格:成人腕带长约25cm、带宽(填写患者信息处)约2.5cm,新生儿腕带长约16cm、带宽约1.8cm[2]。类型:根据信息录入途径分为直接书写型,浙江医疗腕带品质、标签粘附型和计算机打印型。患者入院时由接诊护士正确录入腕带信息,并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接诊护士根据患者手腕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小孔,将纽扣扣好后向患者交代使用腕带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出院时由护士用剪刀拆除并统一处理
热敏腕带
热敏腕带,即用热敏复合材料制成的腕带,是打印腕带的一种,又叫热敏打印腕带。热敏腕带大部分用于医疗领域,小部分用于娱乐领域,如在游泳池、演唱会、嘉年华、俱乐部等场所。附加了条形码的热敏腕带,又叫热敏条码打印腕带,可以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动识别的标识技术,完成对人们身份的快速识别。热敏腕带,摒除了手写腕带的弊端,实现快速、准确地对人们身份的标识。又因其无需碳带便能实现打印功能,使用更加方便、环保。
医用打印腕带怎么戴?
1、从打印机出纸口取下已打印好信息的腕带。
2、将腕带与周边多余物料部分撕取分开。
3、从打印机塑扣盒内取出配套塑扣。
4、将配套的塑扣凸出来的一端从腕带的背面穿入腕带头部的小孔内。
5、将腕带带扣的一端固定在手腕上,另一端绕手腕与带扣一端围成一圈。
6、根据手腕大小调整松紧度并对应相应的孔。腕带与手腕间隔保留一指空间以保证腕带不阻碍手腕活动。(可伸一手指进腕带与手腕之间确认空间是否合适)
7、将扣子向下扣紧。
8、将腕带尾端往反方向拉扯一下,检验塑扣是否扣牢。
9、将腕带尾端多余的部分使用剪刀剪掉(可剪可不剪,看使用需求)。佩戴完成。
10、用完之后可使用剪刀剪断。
医用打印腕带注意事项
1、腕带一经扣牢或贴牢,不可重复使用。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佩戴腕带请勿太松或太紧,必须根据手腕大小调整松紧度。
4、注意腕带与手腕间保留一个手指的空间。
5、请勿使用小刀割断腕带或用手拉断腕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