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8]图1为一种应用于注塑机机械手的自动放螺母五金件治具的立体图;[0019]图2为取放构件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注塑机机械手的自动放螺母五金件治具,实现了将螺母及五金自动放置于模腔内的功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安徽机械手高质量选择、减轻作业者的工作强度,安徽机械手高质量选择,安徽机械手高质量选择,降低了生产成本。[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2]结合图1及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注塑机机械手的自动放螺母五金件治具,包括定位构件I及取放构件2,所述定位构件I包括用于固定五金件100的***固定位11及用于固定螺母200的第二固定位12。
它直接影响着响应表面构造的精度,不合理的试验点甚至导致构造不出响应表面[4]。有一个中心点,2n个轴向点(“*”点),2n-ζ个析因点(顶点),(2n-ζ+2n+1)个试验点。由设计变量与试验点个数关系可知,设计变量为7时,析因系数ζ为1,试验点数P为79。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D试验设计方法可以确定各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响应面模型。现只列举设计变量p1、p2对比较大变形的响应面模型,如图3所示。图3设计变量p1,p2对比较大变形的响应面模型DesignVariablesp1,p2,theMaximumDeformationoftheResponseSurfaceModel图3直观地反映了设计变量p1、p2与一阶比较大变形p9的关系,可以从中看出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的变化趋势。p8表示整机质量,p10表示一阶模态频率。同理,响应面法也可以得到各个设计变量与各个目标函数的响应面模型。5结构优化设计优化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设计变量为7个结构尺寸;优化目标包括结构总变形变小,一阶固有频率提高,在满足机械手整体刚度基础上总质量适当减少。选择p1、p2、p3、p4、p5、p6、p7作为设计尺寸变量。
所述第三取放机构23由吸盘支座230及固定在所述吸盘座230的吸盘231组成,所述第三取放机构23通过吸盘支座固230定在所述固定座2210上,所述第二固定板220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塑机机械手的连接部400,所述***取放机构21及所述第二取放机构22两者的取放位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取放机构23及所述第二取放机构22两者的取放位相互垂直。[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治具通过连接部400安装在注塑机机械手上,首先,将五金件100定位在***固定部110上,并通过销钉111限位,以便提高五金件100在产品中的定位精度,接着将螺母200定位在第二固定部120上,以便提高螺母120在产品中的定位精度,注塑机机械手通过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首先将***取放机构11的取放位调节向下,对准位于***固定部110上的五金件100,机械手推送***取机构21靠近五金件100,在导柱13与导套14的导向作用下,将真空吸盘211对准五金件100,完成抓取动作,限位柱213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真空吸盘211过压损坏,紧接着,机械手将治具提起,并翻转90度,此时,第二取放机构22的取放位调节向下,对准位于第二固定部120上的螺母200,机械手推送第二取放机构22靠近螺母200,在导柱13与导套14的导向作用下。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