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在训练中要求内外结合和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外求形体动作的准确与完整,内求意识指导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进而达到手眼身法步和心志意气的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就是静止性的定势练习和活动性过程练习相结合,如压腿、搬腿与踢腿的结合,下腰、拱腰与甩腰、涮腰结合,站桩、动作定势练习与步型转换、动作组合练习结合等。尤其是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训练时,一定要“静中有势,动中有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需要的运动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从而提高套路运动的技术水平。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要求,要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在确定练习数量、负荷强度、重复次数时,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对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应降低要求,并在练习之间安排较充分的休息时间,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增加练习次数、负荷的强度和重复次数。教练员还应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员的重复练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之常练常新,不断提高练习质量。
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 制过程不均 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旺盛,疲劳恢复得快。少儿运动员的培养 根据第1点的这些特殊生理特点,对少儿运动员的武术训练应当确立专门的目标。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