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糕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整齐放在上面,后来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花糕”。如今,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菜品而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荆州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鱼糕不仅好看好吃,还有“飞黄腾达”的意思,其谐音“鱼高”也有着“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的寓意。因此,每逢春节,荆州人的团年宴上必有这道菜肴。每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忙开了——剁馅的剁馅,生火的生火,抬锅的抬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成了过年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家庭聚会、宴请宾客的上佳之选。荆州什么是鱼糕Q弹
文化特色浓郁,消费者口碑良好 。荆州鱼糕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春秋战国时就成为楚国宫廷头菜,现系“楚菜”特色菜肴,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食鱼不见鱼”、“吃鱼不见刺”、“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成为了荆州地方特色饮食。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荆州鱼糕在不断的品质改良和市场营销中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不仅成为了各餐饮酒店的一道特色菜肴,而且已经走向家庭厨房,成为全国各地消费者青睐的一道荆楚美食,产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荆州什么是鱼糕Q弹鲜香可口的鱼糕不仅已是咱老百姓婚嫁丧取、招待宾客的“头菜”。
荆州鱼糕荆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婷85后刘婷是地道的沙市姑娘,在她的味觉记忆中,爷爷手工制作的荆州鱼糕让她终生难忘。“爷爷制作的鱼糕晶莹洁白,那种软滑鲜香永远留在心中。”刘婷说。5年前,刘婷的爷爷去世了。从小和爷爷亲近的她,后来每逢思念爷爷时,记忆中涌现的便是鱼糕的味道,“那也是爷爷的味道。”不过,鱼糕流水化生产,能呈现记忆中的鱼糕味道吗?2007年以前,刘婷的母亲鲁昌媛在创办依顺公司时,也持怀疑态度。但鲁昌媛有个信念——要以好的鲜美的荆州鱼糕味道作为标准,然后进行流水线作业,让荆州鱼糕在产业化过程中传承。
品牌初具影响,产品价值提升。2009 年,荆州鱼糕制作工艺获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3 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荆州鱼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首届湖北.荆州鱼糕节在公安县举办,公安县被授予“中国鱼糕之乡”,同年,荆州鱼糕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入选《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获得全国 200 强农产品公用品牌;2021年,荆州鱼糕入选国家电视台“品牌强国工程”品牌,宣传广告登陆央视荧屏并在11个频道展开密集宣传。品牌有名气度、美誉度和产品价值都得到极大提升。荆州鱼糕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全国 200 强农产品公用品牌。
今年68岁的张积华是省级“非遗”传承项目荆州鱼糕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聚珍园,他与鱼糕已经打了40多年交道。他认为,荆州鱼糕作为楚菜的代替之一,从楚地走向全国,生产方式已经从手工制作转变为工业化生产线。年货节现场,多款抽真空冷藏的荆州鱼糕成为市民逛年货的优先。裴文说,除了年货现场的售卖,较好近两年,聚珍园的年货渠道已经向互联网布局,“网络平台的销量占到三成,还有巨大潜力可挖掘。”“选材、工艺等关键步骤,依然离不开传统手工技艺。”近年来,张积华慢慢将手艺传给95后徒弟任常明,谈及聚珍园未来的使命,他说,“聚珍三宝”不仅只是美食,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荆州鱼糕,洁白晶莹如美玉,口感细腻似凝脂,是荆州美食的璀璨明珠。荆州什么是鱼糕Q弹
鱼糕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营养元素。荆州什么是鱼糕Q弹
相传,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江陵(荆州)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想要吃鱼但又讨厌鱼刺,于是女英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鱼糕从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楚庄王某日郊游至此,食之十分钟爱,遂被引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出现在宫廷菜中。据说乾隆尝过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荆州什么是鱼糕Q弹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