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批纳入2162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电力企业,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所产生的约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以上,规模远大于试点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约为欧盟碳市场的3倍,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比较大的碳市场。实际上,碳交易能够公平、有效开展的基础,就是碳核算。4月1日,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提出要逐步开展碳核算,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4月20日,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也提出,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碳的数据不但是个“统计”问题,而且是“核算”问题,统称为“统计核算”。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以来,世界各国均开展了一系列的减排措施,以应对由工业化带来的气候变化。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等控排主体,都需要依托于科学数据来明确减碳目标、度量减碳成效。碳核算即是一种测量工业活动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措施。可以看到,从核算对象来说,开展碳核算至少需要包含以下两点条件:一是划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是确定工业活动主体。温室气体是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等。由于不同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提出了二氧化碳当量(CO2e)这一概念,以统一衡量这些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而基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可以看到不同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而言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 上海综合碳核算定义我国的企业碳核算工作结果要达到可比性强、准确性高、实用度高的水平,仍面临诸多挑战。
什么是碳核算?温室气体是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等。由于不同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提出了二氧化碳当量(CO2e)这一概念,以统一衡量这些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而基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可以看到不同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而言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另外,对于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而言,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HFCs、PFCs和SF6等主要涉及铝、镁等少数工业生产过程,而N2O早已纳入空气污染监控范围,故对多数企业的碳核算主要对象是CO2和CH4。又根据《2017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分别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主要和次要长寿命温室气体,在全部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所产生的总辐射强迫中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6%、17%。
党的二十报告强调,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改变,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党和国家深思熟虑做出的战略决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中国在“双碳”目标上的战略是一贯的,一直保持着战略定力。二十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战略部署,显示中国在“双碳”目标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低碳化无碳化深度调整,这对于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的基础,也是制定国家政策、评估考核工作进展、参与国际谈判履约的依据。近年来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国内“双碳”目标和其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以及《巴黎协定》下强化的透明度框架对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性等不断提出更高需求。 我国以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MRV)为框架开展企业碳核算工作。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将驱动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政策变化、技术突破或限制、市场偏好和社会规范变化等转型因素,将使缺少前瞻性预判和相应战略调整的金融机构面临气候转型风险。金融机构无论从自身的气候风险防控和损失规避方面,还是从响应国家的碳中和政策目标来说,都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气候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积极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措施应对气候相关的风险。由于企业和资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简称“碳核算”)是转型风险分析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厘清企业和资产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是金融业开展气候转型风险分析和披露的重要前提。目前,针对不同的适用对象或核算主体,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些通用的碳核算方法、报告标准或指南框架。本文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然后就碳核算的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一方面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碳核算标准、方法和常用的数据来源进行了概述;另一方面,对国内碳核算的发展现状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国内的碳排放因子主要有实测值和缺省值两大获取来源。广东如何进行碳核算执行标准
提升第三方核查机构能力,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
第三方服务商方面主要是提供碳中和科技和数据收集、分析、咨询、核查等服务。目前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也有一些资本介入扶持有科技基础的初创企业,比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申能碳资产、碳阻迹、环保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寰宇科技等。同时也有传统节能减排技术公司向碳中和不断渗透,比如中节能、北京燃气(研究院)。此外,还有科研高校等研究机构,比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碳中和研究中心等。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机构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参考条件》的要求需要进行备案公示,比如有中环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等。 上海国内碳核算执行标准
捷亦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品牌有捷亦碳,发展规模团队不断壮大,该公司招商型的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质量有保证的良好产品及服务,是一家私营独资企业企业。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具有碳核算和认证,碳减排节能技术,ESG服务等多项业务。捷亦碳将以真诚的服务、创新的理念、***的产品,为彼此赢得全新的未来!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