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继电器一般都有什么作用呢?1、转换接点类型。在工业控制线路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控制要求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才能达到控制目的,但是接触器本身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与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JZ-7GJ-L004K,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JZ-7GJ-L004K,转换一下接点类型,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2、用作开关。在一些控制线路中,一些电器元件的通断常常使用中间继电器,用其接点的开闭来控制,JZ-7GJ-L004K,例如如彩电或显示器中常见的自动消磁电路,三极管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消磁线圈通断的作用。尽管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容量不是比较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负载容量。JZ-7GJ-L004K
触点是继电器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有些产品的触点是靠铆装压配合的,其主要的弊病是触点松动、触点开裂或尺寸位置偏差过大。这将影响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泛起铲除点松动,是簧片与触点的配合部门尺寸不公道或操纵者对铆压力调节不当造成的。触点开裂是材料硬渡过高或压力太大造成的。对于不同材料的触点采用不同材料的工艺,有些硬度较高的触点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在进行触点制造、铆压或点焊。触点制造应细心,因为材料有公差存在,因此每次堵截长度应试摸后决定。触点制造不应泛起飞边、垫伤及不丰满现象。触点铆偏则是操纵者将摸具未对准确、上下摸有错位造成。触点损伤、污染、是未清理干净摸具上的油污染和铁屑等物造成的。不管是何种弊病,都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在触点制造、铆装或电焊过程中,要遵守首件检查中间抽样和结尾检查的自检划定、以进步装配质量。JZJ-240中间继电器的触头额定电流比其线圈电流大得多,所以可以用来放大信号。
中间继电器顾名思义就是放在中间环节使用的,用在低电压启动高电压的过渡环节,一般我们使用的中间继电器电压都是DC24V(直流24V是人体安全电压,当然也不一定),比如用PLC控制大功率的电机,PLC触点承载的电流比较小,所以用PLC的触点驱动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用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控制接触器的线圈,接触器的触点控制电机的电源。中间继电器的电压一般选用DC24V,触点的电流一般是交流5A左右。记得购买底座哦,分开销售的。选择中间继电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不要随便购买避免买回去不合适。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触点容量大小之分,一般接触器的触点容量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长期允许通过的电流不大于5A。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中间继电器主要用于二次电路保护中;用于各中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以增加保护和控制回路的触点容量和触点数量。具体的工作原理是线圈装在u形的导磁体上,导磁体上面有一个衔铁,导磁体两侧装有两排触点单片,在非动状态下将衔铁向上托起,使衔铁与导磁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当气隙间的电磁力矩超过反作用力矩时,衔铁被吸向导磁体,同时衔铁压动触点弹片,使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以完成了信号的传递。中间继电器的用途:转换接点类型。
必须清楚实际使用的控制电压,也有的称为线圈电压。一般继电器的给出的都是额定控制电压,但是一般情况是在额定电压的70-80%左右可以确保继电器动作。而继电器复位也不是说没有电压才复位。其实一般情况是低于15%就可以确保复位。所以如果控制回路有漏电压。需要考虑这个影响。而它们之间的动作状态是不够明确的。中间继电器常见触点结构是单刀双掷结构。即1常开1常闭组成一组。通常会把这样的结构称为极。比如2极,4极,就表示2组常开常闭,4组常开常闭。在选型中必须要明确需要用到的常开常闭点个数。采用直插式引脚的中间继电器,为了便于接线安装,需要配合相应的底座使用。ZJS-201/AC
中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所用电源有直流和交流两种。JZ-7GJ-L004K
我们知道,中间继电器的接点容量虽然不是比较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要的电流又比较小,因此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点容量。比如一般不能直接用感应开关、三极管的输出去控制负载比较大的电器元件。而是在控制线路中使用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在工业控制线路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控制要求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才能达到控制目的,但是接触器本身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与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转换一下接点类型,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JZ-7GJ-L004K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